本文转自:黄石日报
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汪盼盼
本报讯(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汪盼盼) 14日,在阳新县木港镇太平村,一只只小小的鹌鹑,正“啄”开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。这背后,是村党支部“筑巢引凤”唤回能人陈绪明返乡创业的生动实践。
年初,在外打拼多年的陈绪明,听闻村“两委”号召能人返乡创业的消息后,毅然带着多年积累的资金与技术回到家乡。“鹌鹑养殖周期短、见效快,幼鹑40到50天就能产蛋,是条好路子。”他敏锐看中鹌鹑养殖的产业优势,决定重操旧业。
得知陈绪明的创业想法后,太平村党支部主动靠前服务,不仅帮助他流转土地、争取政策扶持,还协调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,为“明兰家庭农场”的落地扫清了障碍。
短短数月,4座功能分区清晰的现代化养殖大棚在太平村拔地而起,14万羽幼鹑在此安家落户。陈绪明引入智能温控系统与自动化喂料设备,结合多年养殖经验摸索出精细化管理方案,全力保障鹌鹑健康生长。
如今,第一批鹌鹑已进入稳定产蛋期,日产蛋量达1600斤,月销售额稳定在20余万元,产品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。
“一人富不算富,全村富才是真的富。”太平村党支部并未止步于支持个人创业,而是以鹌鹑养殖为切入点,创新探索出“支部领航、企业助跑、农户受益”的产业发展新模式,构建起“租金保底+利润分红+务工增收”的利益联结机制。目前,村集体通过基地分红年均增收2万元,基地还吸纳5名村民稳定就业,村民人均月增收超600元。
该村计划扩大鹌鹑养殖规模,完善产业链条,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合作,让小小的鹌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引擎。
龙坤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